成语无可奈何的主人公是谁?无可奈何有什么历史典故

    成语无可奈何的意思是什么?成语无可奈何的意思是指感到没有办法,只有这样了。那么,成语无可奈何的主人公是谁?成语无可奈何出自何处?无可奈何有什么历史典故?以上问题小编将在下文问大家一一揭晓。

    成语无可奈何的主人公是燕太子丹

    燕太子丹,姬姓,名丹,燕王喜之子,战国末期燕国太子。当时秦已攻灭韩、赵等国,次将及燕。秦灭韩前夕,被送至秦国当人质,受辱后于燕王喜二十三年(前232年),回到燕国。他以暗杀秦王政来阻挡秦国的兼并之势,曾策划过荆轲刺秦王事件,事情败露后,燕王喜担心秦国出兵攻打燕国,便杀太子丹,将其头颅献秦军以求和。

成语无可奈何的主人公是谁?无可奈何有什么历史典故

    成语无可奈何出自何处

    《战国策·燕策三》:“太子闻之,驰往,伏尸而哭极哀。既已无可奈何,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,函封之。”
    《史记·周本纪》:“祸成矣,无可奈何。”
    清·陈忱《水浒后传》第三回:大哥同杨太守来拿我,实是一毫不知,既被他连累,也无可奈何了。
    晏殊的《浣溪沙》:无可奈何花落去,似曾相识燕归来。

    无可奈何有什么历史典故

    汉武帝时,由于统治阶级对内以严酷的手段进行治理,对外又不断地进行扩张,对百姓强征暴敛,使百姓怨声载道,苦不堪言,尤其是广大农民,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,他们纷纷举行起义,起义队伍大的数千人,小的几百人,自立旗号,攻打城池,夺取武库,释放死囚,杀官员,在乡里抢劫富豪,救济贫民,响应者不计其数。起义震惊了当时的皇帝和朝中大臣,他们都很害怕,急忙调兵遣将,派重兵前去武力镇压。
    然而,起义的队伍却越战越勇,有不可阻挡之势。皇帝和大臣们恐慌了,只得调集了更多的军队,执行残酷的杀戮政策,一下子杀了一万多人,还杀了给起义军运送粮食的几千人,这样,几年后才捕获了一些起义军首领。但是那些被打散的起义者和没被杀死的人,又重新聚集起来,占领山岭和水乡,使水陆交通阻塞,他们往往成帮结伙地袭击官军,闹得声势很大,统治者心中既恨又怕,但又对起义军毫无办法。
    于是朝廷又制定了《沈命法》规定:对于成伙的盗贼没有发觉的,或者已经发觉应捕获而没有能够捕获的,凡年俸禄在二千石以下的官吏主要责任者,一律处死。打这以后,小官吏怕杀头,虽有农民起义者也不敢揭发,怕揭发了抓不住人,自己触法并牵连郡太守,而郡大守也不愿意他们揭发,所以,农民起义军队伍越来越壮大。“无可奈何”这句成语,在这个故事中是用来形容统治者对农民起义恨之入骨,干方百计想消灭他们,但起义军却越战越勇,声势越来越大,统治者对此只能怀恨在心中,却毫无办法。

kk历史网相关推荐:

    罄竹难书的主人公是谁?成语罄竹难书的故事
    指鹿为马的主人公是谁?成语指鹿为马的故事
    司空见惯的主人公是谁?成语司空见惯的故事